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欢迎访问家园共育网!
杨志彬 实事求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作者:杨志彬

2019822日陈宝生部长代表国务院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做了《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汇报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情况和学前教育重点工作情况,再一次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突出重视,十九大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2018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自国务院发布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学前教育规模上快速扩大、普及水平稳步提升、普惠程度不断提高、民办园迅速发展、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几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为成绩的取得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要群策群力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成绩就是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了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政策,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坚持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了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2010年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5.04万所,公办园和公办性质的园(以下统称为公办园)只有4.8万所, 占总量的31.99%,民办园有10.23万所,占68.01%2010年毛入园率建国以来首次过半,达到56.6%,公办园的贡献率是32.45% ,民办园贡献率仅为24.15%,公办园比民办园的贡献率高出8.3个百分点,公办园切实发挥了保基本主体地位的作用。

 

入园难是当时的社会突出问题。当时解决问题的第一条最重要措施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国家经过七年不间断努力,实践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公办园不但没有稳住保基本的主体地位,反而逐年退步,把这个最重要的主体地位让给了突飞猛进的民办幼儿园。

 

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26.7万所,公办园(含企事业单位办园、军队办园、街道办园和村集体办园)10万所,公办园占比37.45%(报告中说占37.8%,计算有误)。民办园应该是16.7万所,占比62.55%

 

经过各级政府8年的顽强努力,公办园占全国幼儿园总量的31.99%上升到37.45%,只提高了5.46个百分点。民办园稳居大半壁江山的位置,仍占全国幼儿园总量的62.55%。公办园在园幼儿2016.6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43.3%;民办园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6.7%。公办园从2010年比民办园的贡献率高出8.3个百分点,2018年反而比民办园低了13.4个百分点。

 

2018年公办园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5.8万所,解决毛入园的贡献率,仅从2010年的32.45% 提升2.93个百分点,达到35.38%;民办园从2010年的24.15%提高到2018年的46.32%,大幅提升22.17个百分点。2018年民办园的贡献率比公办园高出19.94个百分点。

 

民办园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他们主动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克服重重困难,用较快的发展速度解决了入园难的困难,为提高学前教育的入园率做出贡献。在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满足了生活基本保证、有了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还在增加就业、满足家长多元化学前教育需求、稳定社会等多方面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民办学前教育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幼儿园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国家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公办民办,都是中国人民办,培养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都担负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民办园承担了国家学前教育发展重要责任,积极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迅速进步的一条宝贵成功经验,应该倍加珍惜。

 

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发展日益提高的要求,在学前教育发展若干意见中提出三个具体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幼儿总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按照实现普惠目标的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

 

2020年实现85%的毛入园率,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今年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后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实现学前儿童85%的毛入园率,甚至更高一些都是应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祉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几代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应该取得的成绩,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民生问题,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绩的必然结果。全国人民坚决拥护并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2020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有利于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提高入园率,有利于减轻年轻家长负担,有利于鼓励生育。报告指出2018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比2016年增长了5.8个百分点(因为2016年以前没有普惠园的统计),表明是有很大成绩的。

 

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报告说2016年才开始统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说明一些同志没有认真理解和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在第一和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方针。但是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没有把普惠性幼儿园的数据作为统计内容。

 

公办园和公办性质的园承担着普惠的第一责任。

 

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毛入园率达到64.5%,全国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3685.76万人,公办园1833.02万人,普惠率是49.73%

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毛入园率达到67.5%,在园幼儿3894.69万人(包括附设班),公办园在园1904.44万人,普惠率是48.90%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毛入园率达到70.5%,在园幼儿4050.71万人(包括附设班),公办园1925.33万人,普惠率47.53%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毛入园率达到75.0%。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4264.83万人,公办园1962.39万人,普惠率是46.01%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毛入园率达到77.4%,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4413.86万人,公办园1975.2万人,公办园普惠率44.77%

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毛入园率达到79.6%,在园幼儿4600.14万人,公办园2027.8万人,公办园普惠率44.08%

 

说明公办园和公办性质的园所承担的普惠责任逐年递减,落后于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发展需求。

 

发展目标提出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实实在在的压实了地方政府的责任,明确了国家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是落实80%目标的重要抓手。坦诚的说,地方政府的压力很大。

 

完成任务的有力抓手一个是全力解决小区配套园问题,成为公办园或普惠园,一个是扩大民办园成为普惠园的比例。根据报告的数据,主要力量应该解决小区配套园问题。

 

报告充分展示了教育部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与积极落实取得的成绩,功不可没。但是把解决小区配套园的时间起点作为20191月,十分不妥,掩盖了以前工作的失误,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个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中就要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第四点主要措施中又提出:各省(区、市)出台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对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作出具体规定。2015年底前,城镇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补足配齐幼儿园。

 

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政策措施第一条中再次重申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对未按规定建设或移交、没有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要全面整改,2018年底前整改到位

 

2018117日最高规格的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八)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2019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要对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情况进行专项治理,2019年年底前整改到位。

 

直至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对小区配套园的政策是一贯的,连续的。我们怎么能够对国家前四次要求熟视无睹呢?由于没有形成多方责任部门的合力,没有明确贯彻以上文件的具体要求,给地方干部和很多举办者造成误解,错误认为中央文件只是说说而已,想怎么办还怎么办,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继续把小区配套园卖给或租给民办园的举办者,致使这些举办者在政府紧急严厉采取措施后根本收不回投入成本,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政策不满,后果是严重的。

 

报告在今后重点工作中提出:2019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对城镇小区配套园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针对规划、配建、移交、目前各地已完成摸底排查工作,共摸排4.21万个小区,约有1.84万所幼儿园需要治理。据初步测算,通过治理将增加普惠性学位约370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提高8个百分点。

 

报告说,2018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43.31%,如果加上小区配套园贡献的8%,总和就超过了普惠园在园幼儿占80%和公办园占50%的要求。不难看出,能否认真落实了并坚决完成对小区配套园的治理和整顿的任务至关重要。

 

我国现有民办园16.7万所,扣除转成公办或普惠的1.84万所,还有14.86万所自主选择今后的道路。民办园是否成为普惠园,是否愿意坚持成为普惠园,应当尊重举办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发展普惠园过程中应保护举办者的私有财产,不应该强迫命令。普惠园的内涵界定应该和人大通过的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的法律界定所一致,维护法律的权威性。能否保证民办园普惠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给予的补贴是否合理,是否及时到位,是否保证了举办者应有的经济利益。社会财力投入民办学前教育既有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情怀,也有靠此生存谋求一定经济利益的实际需求,如果他们连自己的基本生存都难以获得稳定的保证,怎么能继续努力投身学前教育?我们要在情怀与实际中找到恰当的支点。

 

报告列举了前段工作的部分成绩。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17个省(区、市)明确了普惠性民办园的生均补助标准。山东省按年生均71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进行同等补助。北京市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市财政对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幼儿园,无论公办、民办都按年生均12000元进行补助,真正实现了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补助一样、家长缴费一样。

 

民办学前教育的现状并不是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一片大好。

 

很多民办园认为普惠园的补助标准低的太低,不足以支撑办园成本,难以为计。一些地区的补助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上,领导的口头表态上,根本没有兑现,很多民办园长对补助是望梅止渴,望洋兴叹;有的地区的民办园长根本没听说过对普惠园有补助的这件事。即使是首都北京,各区表现也不尽相同,也做不到按时到位,是先干活后给钱。北京市是首善之区,经济实力很强,连续高补贴的办法能否可持续,有待时间的考验。

 

有的省提出公办民办同等补助政策,是很好的努力方向,是民办园发展的福音。实际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风声大雨点小。上面出政策下面掏腰包。出政策有成绩,掏腰包太困难,相当数量的民办普惠园根本就没有得到补助。有的省锐意改革,提出了新的生均拨款政策,意在探索公办幼儿园拨款办法。但因为原有拨款办法远远高于新政的规定,如果执行新政,经费将大幅减少,公办园无法生存。新政落实很艰难,受到实际搁置。

 

成绩与问题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说成绩不能忽略问题,说问题并不是否定成绩。工作成绩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把说了的话就认为是做了的事,不能做了三分说成做了八分,更不能说成十分。不能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只说成绩不说问题。工作中问题也要实事求是给予说明,承认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纠正错误,才能促使工作更好的进步。实事求是是党的一贯作风和光荣传统,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希望领导继续和民办实体学前人直接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更希望领导微服私访,了解实情,正视现实。当前,现实情况与理想有很大出入,一线的民办园经营者确实呼声很大,困难很多,缺乏前进的信心。

 

李克强总理在听取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汇报时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李总理的讲话指出了破解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瓶颈的方向。幼儿园保证儿童的安全家长就放心;为孩子提供优质的保育教育服务家长就放心;收费高了家长负担重,收费低了家长又怕质量没保证。幼儿园收费过低,会导致教师收入更低,必然影响服务质量。只有收费合理双方才能都放心。普惠包括安全、优质、合理收费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实事求是,发扬成绩,纠正不足,上下一心,共同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努力!

 

部分信息和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客服联系